军事方面希特勒和斯大林谁用兵更胜一筹?希特勒跟斯大林PK谁赢
两个人在战役前期都由于个人的干预而导致了双方的一个重兵集团全军覆没。斯大林禁止他的西南方面军近80万人撤出基辅,最终造成了史上最大的合围战产生,苏军损失了整整一个方面军的兵力。而希特勒则在1942年的夏季攻势中严禁他的第6集团军撤离斯大林格勒,最终使得这个东线最为强大的步兵集团军全军覆没,遭遇东线开战来最大的惨败!这些惨败都于双方的最高统帅干预有的直接的关系!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正式实施后,在纳粹德军闪电战的进攻下,苏联西部各军区的部队全线崩溃,斯大林在震惊、羞愧和痛苦中沉闷了将近一周时间,说白了一时有点懵比。直到7月3日才公开露面发表讲话,号召苏联人民开展卫国战争。风水轮流转,等到1945年柏林即将陷落时,希特勒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自杀,从某种意义上说,希特勒在军事指挥上有点艺术家的气质,而斯大林在苏德战争中的统帅表现,更像一个笨拙的拳击家。
这与两人的从军经历有关,希特勒所谓的军事生涯只是在一战中作为士官打过阵地战,所以被国防军蔑称其为“巴伐利亚下士”,他没有就读过专业军事院校,没有当过军官参与战场高级指挥。作为基层士官,希特勒比较崇尚军人的勇敢和荣誉感,也没有受到所谓主流军事思想的影响,再加上自身艺术类出身,使其接受新事物的兴趣和能力较强,比如对装甲部队的运用,闪击战的思想甚至伞兵突击等等,并且经常在指挥大兵团作战时凭借“直觉”,而这个东西却是把双刃剑。
首先,二战或者说所有的战争都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甚至战场上的战斗本身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战争最后比拼的还是敌我双方的综合国力,所以发展国力才是大局,战场上的指挥其实只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部分。
之后斯大林基本放弃了对前线具体军事行动的直接干预,只在大的战略目标上做出决断。而希特勒则与之相反,对于军队的指挥变本加厉,甚至干预到了营一级的指挥,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军的东线防线四分五裂,北方集团军群被苏军包围于库尔兰半岛,中央集团军群几乎被全军覆没,之后被编为北方集团军群同样被苏军切割包围于东普鲁士,基本上在希特勒担任陆军总司令后,德军的东线基本上陷入崩溃,连基本的防线完整都做不到。
希特勒在二战爆发前后通过稳住英法大国、攻略中东欧小国的策略吞并了大片土地、人口及资源。虽然吸取一战时期两线作战的教训,希特勒小心翼翼的处理着与英国的关系,一直寄希望与英国结盟。只可惜希特勒低估了英国人坚决抵抗的决心,不列颠之战久攻不下之际,希特勒居然幻想以击败苏联达到迫使英国就范的思想,丝毫不顾及作为一个战略家该有的战略水准,完全是任性使然。
所以这段时间看出斯大林的军事才能并不高毕竟苏联平均战线被反推700多公里。甚至德军士兵都已经可以看清莫斯科的那颗红星。而作为希特勒,面对即将破城的莫斯科,凭借自己的直觉,调转兵锋,直扑斯大林格勒,为了阿塞拜疆的油田,早已急不可耐了。这可能跟希特勒具有艺术家感性的认识有关。
而这场战争的后期,希特勒固有名将,却未得其善用,战机一错再错。此时斯大林同志的救火队员朱可夫将军从远东调了回来,战况急转直下。在苏联几乎变态的制造能力下,德国人在军事上硬生生被耗垮。可是希特勒还是凭借自己感性的直觉玩下去,最终饮弹自杀。
苏联斯大林东线希特勒北方集团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